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夕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画纸,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时间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时间是一座大花园,你是是繁星,时间是蓝色的天幕。在历史上总是有一些城镇被大家所铭记,你知道在广东的四大名镇是哪四个吗?本期城市文化为你解析。

广州:古代是一个小镇,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到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另外,文学名着《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于明朝末年,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1921年建立广州市,现为广东省省会。

佛山: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着称海内外。技术精致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明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素负盛名。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其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手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

东莞石龙:石龙,已有800年的悠久历史,自宋代开始这里有人定居。清朝末年,随着广九铁路的开通,石龙更因商业发达。成为邻近镇(区)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今天,石龙镇已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心镇,逐步形成“历史名城、生态江城、e-town新城”的崭新形象,确立了区域信息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的五项功能。

顺德陈村:陈村在商代起有人类聚居,西汉称龙津堡,属南海郡,东汉起称陈村。也曾有“陈村谷埠”之称。自古商业贸易繁荣,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商业中心,也是广州市郊主要的金融和粮食市场,是历史上的着名花乡,已有二千多年的种花历史,时至今日,花卉业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兴盛,镇内“处处花似锦,户户溢花香”,有“中国第一花镇”之美喻。

广东地区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是影响海上画派最大的一个画派。在中华民族绘画史上,岭南画派是最重要的一个民族绘画流派,而这么著名的画派,就是有广东籍画师组成的。那么闻名世界的岭南四大画家是谁?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

岭南四大画家——关山月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农历9月16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

1939年,关山月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自广东出发,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边写生,边创作,并沿途举办个人画展,以卖画维持生活和筹措资金,他在敦煌石窟临摹过壁画,研习传统艺术。此次旅行写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学位考试委员会校外委员。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其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长河颂》及与国画大师傅抱石合作的不朽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在《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关山月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他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他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傅抱石东北写生选》、《关山月作品选》、《井冈山》等作品。

岭南四大画家——黎雄才

黎雄才(1910~2001),广东省肇庆人,祖籍广东省高要。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荣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评论界誉为“抗洪史诗”。

由于父亲黎廷俊擅长绘画,故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熏陶。17岁加入春睡画院,从高剑父学画。1931年毕业于广州烈风美术学校。1932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

1935年毕业回国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1949年后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东四大名饼:老婆饼、杏仁饼、盲公饼、鸡仔饼。鸡仔饼是十分受大众喜爱的。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相信在广州的朋友都吃过鸡仔饼吧,可是鸡仔饼的由来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广东文化,了解鸡仔饼的由来。

小凤是伍紫垣的婢女,是顺德人。据说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碰巧主厨不在,便吩咐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给客人食用,而家里一时亦无准备煮食材料,便到成珠楼把常年储存的惠州梅菜连同五仁饼馅(当时正直月饼季节)搓烂,加上用糖腌过的肥猪肉,再加上精盐、香料等拌和,用饼皮包裹,捏成丸形,稍为压扁,放入炉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

客人品尝后深觉甘、香、酥、甜、咸兼有,咸中带甜,味道独特因而大加赞赏并问此饼何名。由于此饼是小凤巧制,主人便随口说是“小凤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非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建筑,在广东这个南部省份中,就有四大名刹,所谓名刹就是佛教的寺庙,在广东这片土地上有非常多宗教兼容并蓄,不会因为宗教问题而冲突,本期佛教文化为你介绍广东四大名刹。

南华寺

位于韶关市南约二十二公里处。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光孝寺

光孝寺坐落在广州市区的光孝路北,是岭南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刹。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光孝寺也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

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在此处建宅。三国时,吴国贵族虞翻流放南海,居此讲学,人称“虞苑”;因苑中有不少诃子树,又名诃林。虞翻死后,家人捐宅为寺,名“制止寺”。光孝寺作为寺庙的历史便从这时开始的。

灵光寺

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南镇。灵光寺位于阴那山半山海拔约500米处。

灵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菠萝顶”建筑为最大特点,乃全国罕见,堪称庙堂建筑艺术的杰作。这个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萝殿”),重涯吧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寺内香火盛时,殿内仍不留一丝烟缕,殿顶亦片叶不留,可能与菠萝顶有关,这是建筑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枯柏经300余年而不朽,人称“生死树”,给灵光寺更添了几分神秘。灵光寺有“三绝”。

庆云寺

位于肇庆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糁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足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持、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绥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闻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鼎有湖、“天将雨,湖先川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中国有十大最美古镇,不仅有秀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流传的历史的文化,而在十大古镇之一的赤坎古镇就被誉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那么大家对于广东的赤坎古镇有多少了解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赤坎镇介绍

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5平方公里),人口4.6万,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

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后来才挪到三埠镇,即现开平市区。赤坎镇原先由新会县分割出来,由于潭江的各支流包围着赤坎镇 。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清一色的骑楼,远比开平老街庞大的洋楼群。沿江的堤东堤西路,里面与之平行的中华路,夹在两条大路间还有一条叫“二马路”的小路,这是与江平行的三横,还有许多纵马路与它们交叉形成城区的路网。赤坎镇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

主要景点

南楼

南楼高五层,外面布满弹孔。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25日凭此楼抗击日军,坚守7天7夜的英雄事迹,南楼也因而成为侨乡人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不朽历史见证,开平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辉楼

景辉楼置身在赤坎镇的欧陆风情街,与赤坎影视楼仅一墙之隔,是了前往参观了解赤坎古镇百年历史的唯一场所,景辉楼是岭南水乡的骑楼,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楼高三层,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典型的岭南古镇骑楼民居

欧陆风情街

赤坎镇的堤西路被誉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好,充满19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欧的本地华侨带回国外建筑图纸再融合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楼顶建筑。

司徒氏图书馆

1920年,司徒族人开设阅览室。1923年,动工图书馆,1925年,司徒氏图书馆大楼在东堤潭江之滨落成,旅居海外的司徒氏和当地司徒氏共筹得4万多银圆,建筑风格为欧式,建成后馆内藏书逾万册,馆内陈列本族名人事迹,藏品还包括慈禧太后题字等。1926年,再置美国机械钟,上链一次大钟可以运转一周。

关族图书馆

1925年,关族人组成家族图书馆组委会。1927年动工图书馆,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与堤东的司徒氏图书馆遥首相望,购买了《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廿四史》三部作品和选购了德国大钟。

迎龙楼

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的迎龙楼,东距开平市6千米,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关氏家族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

为防洪涝,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起了迎龙楼。它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m2,砖木结构,楼高11.4m,为全村制高点。

楼顶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代表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保存完好。

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几乎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黄、暗红的外墙。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在小镇中夹道林立,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册内的骑楼有近600座,即便以每座宽5米计,骑楼街的总长度也接近3公里。骑楼通常有四五十米长、3层楼高。

沿堤西路向内,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而到了内街牛圩路,骑楼几乎都降为两层,楼顶的装饰也是草草了事。在骑楼街的精华区堤边街道,偶尔有防守的堡垒——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