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金同

在山西有着有名的晋祠三绝,分别是: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这是晋祠的三大宝,同样也是太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遗产。山西有着很多的有名祠堂。那么,本期太原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名的晋祠文化。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中国名胜词典)

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风唐疏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喂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清澈见底。

祠内贞观宝翰厅中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续”。晋祠内还有着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歌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

太原市中国22个特大城市之一,那么在一个大城市里,一定会有很多值得去游玩的景点。太原又是一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丰富的资源使得太原闻名天下。那么太原有什么好玩的景点?一起到太原文化看看!

晋祠: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风景名胜晋祠最着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历史文化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调雨顺。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得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迎泽湖分成南、北、中三个部分。中湖东侧,长廊蜿蜒,长达150米的廊式木构建筑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湖南面,假山堆砌。假山脚下,水榭伸至湖心。迎泽湖上,桥梁横跨,游船点缀,颇有生气。迎泽公园凉亭极多,取名也很别致。北湖东岸有绣绮亭,菜花池畔有荷花亭,西门附近还有景亭,果园附近有玫瑰亭,与长廊相对的有六角亭,牡丹园里有牡丹亭、小茅亭、四角亭……曲径奇趣,优美多姿,引人入胜。

公园内古建藏经楼颇为典雅。这是一座金代建筑,从别处迁移至此,给迎泽公园添了古朴的风采。泽公园内,夏有花展、画展、游泳、划船、旱冰场,冬可滑冰、赏雪。园内有儿童乐园,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娱活动。

汾河公园:

太原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绿化总面积为130万平方米,水面170万平方米,共栽植183种2.4万株乔灌木,82万平方米草坪,1万余株(丛)露地宿根花卉,形成了两岸宽百米、长6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一个个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建造精巧的景点星罗棋布,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在公园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4个主题广场、6个自然景区和7个观光景点。

圣母殿: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供奉周武王王后邑姜,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崇宁年间(1102—1106)重修,是宋代建筑殿宇中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现在晋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木构建筑。圣母殿在晋祠中轴线最后隅,为重檐歇山式。

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平面近方形,殿的四周有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这种营造形式,为国内现存古建筑中唯一的实例。在圣母殿四周设廊柱和檐柱,用以负载梁架重量。四周柱子皆向内倾斜,角柱显着增高,建筑史上名之曰“侧角升起”,扩大了屋檐曲线的弧度,使建筑物愈加稳固坚实。

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用,昂形规制不一、真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斗拱形制如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平添了雄浑俏丽的色彩。殿前廊柱上雕刻有木质蟠龙八条,逶迤自如,盘曲有利,系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原物。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绕柱蟠龙。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

在中国古代建筑已知木构实物中,此属先驱。圣母殿内的宋代塑像,是古代艺术之珍品。圣母,原名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武王王后,成王和叔虞之母。殿内宽大明朗,存有宋代彩塑41尊,后补彩塑2尊,共有43尊。

主像圣母邑姜,居中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冠霞帔,神态端庄。其余42尊侍女像分列于圣母两侧,手中各有所奉,栩栩如生,为宫廷生活写照。其塑造手法突破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题材的平淡,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是中国古代泥塑的精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结束语】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值得游玩的地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走一走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相信你会知道得更多。

祠堂是古代用来祭拜祖辈的地方,在如今的许多地方上也照样有着祖辈的祠堂存在。晋祠三绝代表着的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物,太原有着很多的有名祠堂。本期太原文化一起了解一下晋祠三绝是什么吧!

周柏唐槐

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宋代彩塑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

晋商的大成功和他们的经商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晋商在经商活动中,充分展现的文化素养究竟是和什么传统文化观念有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晋商文化中共同学习一下吧。

1、儒贾相通观

对于儒和贾,明清社会上的一般看法是“儒为名高,贾为厚利”,认为儒、贾追求目标不一。

但一些山西商人却提出了儒贾相通观,他们认为行贾也可习儒,儒可贾,贾可仕,仕可不失贾业。例如,明代蒲州商人王瑶,就是“行货而教义,转输积而手不离简册”。山西商人还在河东盐池为其子弟设立了运学,在两淮盐区其子弟独有商籍,而徽商无。

2、义利相通观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禁约人们行为的准则。

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诚信戒欺,重视商誉,则成为山西商人的商业道德观。义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诚”与“不欺”,尽管“不务仁义之行,而徒以机利相高”的商人大有人在,但奉行诚信不欺的商人仍为主流。如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就是由于“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而受到清政府的垂青,后来当上皇商,并由此获得厚利。

诚信不欺,以诚信重义作为商人处世立业之道。“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可谓山西商人精神价值观的体现。

3、谋略竞争观

义利思想是明清山西商人的精神价值观,也是经营管理哲学。但商品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深谋略,通权变,作为商场上的竞争之道,体现出明清山西商人文化观的又一个特色。

明人张四维说:“蒲俗,善贾者必相时度地居物而擅其盈,故其业有不终身(生)变老,有不终岁变者,其有一业不变而世守之者。”

如前述山西蒲州商人王海峰,“始亦以居货走四方,而中负隐隐与众不类。青沧者故太公管仲之盐荚之区,陶朱公据以累致干金者也。国家亦有榷务存焉,法弊利雍。诸贾过,不以正目视之。公独曰:此可居也。遂相地制宜,审时观变,究览鹾政,……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4、修身正己观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培养人才之道是“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修养为前提。“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这就是说,修身正己,是使人具备担当治国、安天下重任的基本素质要求。

关于这些基本素质的标准,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兵家对为将者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三略》概括为“道、德、义、仁、礼”。因而晋商用人唯贤是举。勤俭经商也是晋商修身正己的一个重要内容。

5、科技应用观

数学、地理、交通与商人的经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明清山西商人很注意对数学、地理、交通等科技的实际应用。明代蒲州大商张四教,16岁服贾远游,“所经纪废居,咸出人意”。其兄张四维说他“尤精《九章算术》,凡方田粟布勾股商分等法厘中白首不得肯綮者,弟皆按籍妙解,不由师授。

晋商还在清代江苏王氏所著《生意世事初阶》基础上,编著了《贸易须知》,总结了培养学徒和坐贾经商等经验,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经商著作。由以上之例不难看出,明清山西商人在经商活动中十分重视科技的应用,并通过科技的应用推动其商业活动。

总之,明清晋商精神表现了山西人经商的思想品质、经营谋略、经营作风、文化观念等,这是晋商取得商业成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看似只是不起眼的泥土,然而我们期待的文明而有尊严的社会,就是从这里生根,抽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长出来的。”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文化遗产看看那些极其宝贵的成都文化遗产大全吧!

联合国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民间舞蹈

107 ⅲ—4 龙舞 泸州雨坛彩龙 四川省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