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熙远

年夜饭又叫做团圆饭,是人们一年当中吃的最丰盛的一次。在这天,很多在外辛苦工作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与家人团聚。那么你们知道年夜饭的由来,有什么讲究呢?本期的健康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年夜饭的由来是什么

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

说到过年最让人们期盼的,就是那一顿合家团聚的年夜饭,当人们和家人一道坐在年夜饭的餐桌前,一整年在外奔波的疲惫与紧张终于能够得到释放。我国不少地方对年夜饭很有讲究,例如什么菜必须有,什么菜除夕当晚不能吃完之类的,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古徽州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年夜饭,一道道佳肴,一声声祝福。忙碌了一年的徽州人,到过年才彻底地放松了。除夕这天一大早,村村处处,家家户户将早已准备好了的年货拿出来,全家男女老少各尽其能,认认真真地准备一年一度的年夜饭。

徽州人家的年夜饭,一般分工都很明确,各家都由最有烹调技术的好手掌勺,胆大利索的杀鸡宰鸭,手巧心细的剁鱼切肉做圆子,富有经验的老者烧锅掌握火候,全家配合得天衣无缝,人人忙碌得喜气洋洋。

正如同全国各地的约定俗成,徽州人的年夜饭桌上必有一只整鸡,也就是徽菜里的如意鸡,选用的是山里的散养鸡,皮黄肉嫩,清理干净后用文火炖几十分钟而成,保持了鸡肉本身的原汁原味,而如意鸡之名,也暗合过年的氛围,有吉祥如意之意。

全国各地大家过年都吃鱼,正所谓年年有余,只不过吃的鱼种和做法不同。在徽州的年夜饭餐桌上往往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鳜鱼或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徽州人年夜饭还会准备的红烧臭鳜鱼,是年前拿新鲜的鳜鱼清洗干净后,放进木桶用盐腌,腌的时候压上重物,随后每日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便可出桶,加油盐酱红烧,光是卖相就十分诱人,只不过年夜饭餐桌上的这道菜,还当真是用来看的。

徽州年夜饭菜肴的数量,视各家人口多少而异,常见的是四碗四碟一汤煲的,叫“四碗四”,寓意“事事如意”。

徽州的年夜饭,是徽州人佳肴最多,花样最新,味道最美的一顿饭。只有从徽州年夜饭中,才知道“吃在徽州”这句话的含义。在爆竹声声辞旧岁,大红春联迎新年的热烈氛围中,全家依次入席,共享年夜饭,一张张笑脸,一道道佳肴,一句句祝福,企盼着一年更比一年好。

忙忙碌碌一整年,在外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就成为每一个注重传统的中国人内心深处最大的心愿。那么,这一年之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家庭聚会——年夜饭究竟什么时候吃呢?让守岁为你介绍。

你可能喜欢》》中秋节送家人什么好

问:年夜饭什么时候吃?

答:年夜饭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的时候吃。

农历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的最后一顿饭就被叫做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又称“团圆饭”、“团年”或“合家欢”,这顿饭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

除夕这天,正是人们准备除旧迎新的时候,此时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的正是中华大地上。每个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同时,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如今,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都市除夕又出现了“年午饭”。鉴于年夜饭预订火爆、市场潜力巨大,各商家推陈出新做了一些尝试,推出了大年三十中午和下午的宴席,这被称为“年午饭”,下午版的“年夜饭”等。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年夜饭在民间有许多的别名“团年”、“合家欢”、“分岁”等等。那么,春节吃年夜饭都有哪些讲究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春节吃年夜饭都有哪些讲究?

关于年夜饭的简介

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作为这一年的最后一顿饭,寄托了一家人对于来年的美好憧憬,出现在年夜饭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所以人们对于这一顿饭到底该怎么吃,该吃些什么,都有着非常多的讲究。而且不同的地方各自的讲究和年夜饭必吃的食物的选择,南北各地也是不同的,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各有讲究。下面就随的小编来一起看看春节吃年夜饭都有哪些讲究吧!

相关文章: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

为什么大年初二要回娘家?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讲起老上海,给人的印象就是生活精致讲究,就算是过去条件简陋的时代,人们的日子过得简单却也绝不敷衍,每年春节的一餐年夜饭就是老上海讲究的体现。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老上海的年夜饭都有啥讲究。

一张圆台面

上海人自家吃年夜饭,有一样东西不会少,就是这个“圆台面”。侬伐要小看这张圆台子,当年可不是家家都有自备的,而且,它的尺寸大小,都能显示出这家人的“立升”——请得起多大的排场。

过去,上海的餐饮业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那时的上海人也节俭,轻易不上餐馆,逢啥喜庆,至爱亲朋要欢聚一下,都是自家和邻里一起相帮烧,可以讲一张圆台面,是各家主妇大比手艺的一个大平台。

标配冷盘有讲究

四喜烤麸

烤麸是将小麦粉,水洗成面筋后发酵蒸煮而成,这种看上去有着无数蜂窝孔的食材,常被人误以为是“豆制品”。烤麸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酱红香醇,鲜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夹一筷入口,烤麸的毛孔全部打开,甜咸鲜的酱汁涌出,正是烤麸最感动味蕾的瞬间。

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麸”之称。

蛋饺

蛋饺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年夜饭最后一大锅的汤里必有蛋饺,取它长得像元宝的好彩头——这个风俗在张爱玲的《半生缘》里都有提到过。吃上一口蛋饺,味道鲜美又吉祥。

葱油海蜇皮和皮蛋

葱油海蜇皮和皮蛋,这两样也都是上海人年夜饭台面上必备的菜。海蜇皮的价佃比海蜇头便宜,这道菜又实惠又扎台型。而阖家团圆之际,吃点小老酒总免不了的,这时就少不了皮蛋,蘸点酱油,过过老酒,最好再来点油爆花生米,一顿年夜饭,即便没啥大鱼大肉,也能有滋有味。

海纳百川样样有

上海本就是移民城市,各地方来的人把自己家的过年风俗带到了上海,同时,慢慢地融入这座城市的餐饮文化中。

有“江北人”邻居的朋友都知道,过年,他们都会做一个个很大的“扬州狮子头”,而且和上海人的做法不同,不仅模子结棍,里面还有花样经,味道自然是呱呱叫。

“上海宁波人”的年夜饭上,一定不会少了这道菜——鳗鲞。鳗鲞只有被西北风吹过,才有独特的、鲜香交织的味道,正是所谓“鳗影高悬,鲞味四溢”。鳗鲞不需任何调味,吃之前,上锅蒸一下,再手撕成条,鲜味浑然天成,也有人喜欢鳗鲞蘸些醋吃。

正菜吃完有点心

八宝饭和汤圆

八宝饭放在八仙桌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莹剔透颗颗饱满,筷子一戳,豆沙就满溢出来。一口下肚,吃过年夜饭,颇感油腻的肠胃在这道甜点的抚慰下,得以安稳地休整。

老上海吃汤圆,意味新年“圆圆满满”,而且要“有汤有水”,寓意“有财有势”。老上海的汤圆有很多“花样经”:放黑洋酥、豆沙做成甜的,放鲜肉,就做成咸的。不过黑洋酥汤团是不能多吃的,因为里头包裹着生猪油,吃多了可能导致腹泻。

年夜饭吃过有忌讳

初一早上不可吃泡饭

老上海忌讳大年初一早上吃泡饭,说是“年初一早上吃泡饭,出门必落雨”,老一辈人说,这时候泡饭就是“穷饭”,吃了要受穷倒霉。

网站地图